寄
语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的一些水产养殖业者来信息反应,越冬后的养殖鲢、鳙的死亡量很大,而且呈现出与养殖草鱼、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等摄食性鱼类“越冬综合症”一样的症状。我们应邀到一些出现养殖鲢、鳙大量死亡现象的养殖现场调查时,得到的信息是因为最近几年来,大宗淡水产养殖鱼类的市场价格一直比较低迷,而大规格鳙的市场价格则一直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因此,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大幅度地增加了养殖鲢、鳙的放养数量。
(资料图片)
因此,水产养殖业者开始重视大规格鳙的养殖的结果,导致无论是在单位养殖水体中的放养鱼种数量,还是在越冬池塘中的放养比例,养殖鲢、鳙的放养数量均有了大幅度地上升。因为过去在淡水水体中放养鲢、鳙的数量比较少,养殖水体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量尚能满足鲢、鳙的营养需求。但是,现在因为鲢、鳙的放样量已经大幅度地增加了,而一些养殖业者则没有考虑到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已经不能满足鲢、鳙营养需求的问题。因此,出现了鲢、鳙在越冬前未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储蓄,越冬期间也难以会的天然饵料生物的补充。于是,由于营养缺乏的所谓“越冬综合症”,就在养殖鲢、鳙中也呈现出来了。
既然是因为营养缺乏引发的这种疾病,也就需要通过改善对养殖鲢、鳙的营养状况,才能真正解决这种疾病的防控问题。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们还强调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防控“越冬综合症”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滥用药物。
鲢、鳙大量死亡与
养殖鱼类“越冬综合症”
摘要:本文在讨论了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初春大量死亡的现象,根据患病鲢、鳙的症状和放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了鲢、鳙“越冬综合症”症状与发生原因的相关性后,提出了对养殖鲢、鳙的“越冬综合症”应该采取的防控措施,及其在对养殖鲢、鳙“越冬综合症”的防控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养殖鱼类;鲢;鳙;越冬综合症;防控方法
自2017年开始,主要在我国华中淡水鱼类养殖区域发生的养殖鱼类所谓的“越冬综合征”,危害的是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等摄食性养殖鱼类,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滤食性鱼类发生“越冬综合症”的比较少见。
根据我们对全国范围内养殖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生原因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养殖鱼类在越冬前摄食的是劣质饲料,导致在进入越冬前其养殖鱼类体内积蓄的能量,难以满足漫长的越冬期间所需要的营养与能量消耗,当越冬前养殖鱼类体内储存的能量消耗殆尽时,养殖鱼类的免疫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养殖水体中是不乏各种致病生物的,当这些致病生物遇到免疫机能丧失的养殖鱼类时,就会入侵到养殖鱼类体内而最终成为养殖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帮凶”。
由于养殖鲢、鳙属于滤食性鱼类,只要养殖水体中有适量的浮游生物(plankton)存在,即使在水温比较低的越冬期内,滤食性鱼类也可能不断地摄取这些天然饵料,补充其体内对营养及能量消耗的需求。因此,即使是与草鱼、异育银鲫等摄食性鱼类,同池饲养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出现“越冬综合症”的情形也是比较少见的。
01
导致养殖鲢、鳙
初春季节大量死亡的原因分析
从2022年春季开始,湖北省孝感、随州等地的养殖池塘和水库中养殖的鲢、鳙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今年,这种情况在湖北省孝感、汉川、随州、黄冈等地,江西省九江市周边的养殖池塘中,也开始出现养殖鲢、鳙的大量死亡现象。这些鱼类在死亡时,也出现了与草鱼、异育银鲫、斑点叉尾鮰等摄食性鱼类大致相同的外观症状(图1)。
图1 患“越冬综合症”养殖鳙呈现体表溃疡症状(图片有熊天红先生提供)
由图1可以看出,作为养殖鱼类“越冬综合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患病鱼类体表出现面积大小不一的溃疡。大多数水产养殖业者都能明白,能引起养殖鱼类体表出现溃疡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养殖鱼类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也可能是因为越冬期间越冬池塘水深较浅、温度比较低,进入越冬期的养殖鱼类被低温冻伤;还有可能是因为某种病原生物的感染所致的体表创伤;也有可能是因为饵料中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所致,等等。
养殖池塘内出现鲢、鳙大量死亡时,这些濒临死亡的鱼体上呈现鳞片脱落、出血和溃疡的症状,而且还呈现出异常消瘦的外观状况(图2)。解剖检查可见,患病鳙的肠道中没有食物。很显然养殖鲢、鳙消瘦是由于长期难以获得适量的食物而引起的。
图2 患“越冬综合症”养殖鳙呈现体表鳞片脱落、出血和溃疡症状
最近几年来,由于大宗淡水鱼类市场价格长期低迷,而养殖鳙的市场价格相对比较高,养殖业者养殖鳙的热情较高,在同样的养殖水体中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放养鳙的数量。直接导致了养殖水体中作为养殖鳙饵料的浮游生物数量,难以满足养殖鳙的营养需求。于是,也就导致了与投喂劣质饲料,难以满足草鱼、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等摄食鱼类,在越冬期间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难以满足越冬期间能量消耗一样的问题。因为从养殖水体中摄取的浮游生物,难以满足鲢、鳙在越冬期间,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需求,而导致养殖鲢、鳙机体消瘦、鳞片脱落、出血和溃疡的症状,这些症状与养殖草鱼、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等摄食鱼类的“越冬综合症”是完全一样的,其致病原因应该也是一样的,就是因为摄取的食物(浮游生物)难以满足越冬期间体内需要能量的消耗,导致鱼体自身的免疫机能低下,养殖水体中常在的致病生物入侵到自身免疫力低下的鲢、鳙体内,最终导致其发生所谓的“越冬综合症”而死亡。
02
对养殖鲢、鳙“越冬综合征”
防控方法的注意事项
2.1 对即将进入越冬期的养殖鲢、鳙补充投喂商品饲料
日本鱼类营养专家示野贞夫教授曾经说过“餌は萬の本(饵料乃万病之源)”。养殖鱼类如果不能从饵料中摄取足够维持自身生理平衡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养殖鱼类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结果就一定会导致养殖鱼类自身免疫防御机能降低。一旦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低下到不能抵御养殖水体中常在的各种病原生物入侵的程度,各种病原性生物就有可能侵入养殖鱼类体内,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就成为不难理解,而养殖鱼类出现暴发性死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因此,尤其是对于即将进入越冬期的养殖鱼类,一定要想办法给予养殖鱼类足够的营养物质,确保养殖鱼类顺利越过漫长的冬季,而提前在其体内储备足够赖以消耗的能量。
由于水产养殖业者在单位面积的养殖水体中,放养了较多的鲢、鳙,直接导致养殖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量,可能难以满足鲢、鳙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进入越冬期以后,由于水温大幅度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增值速度大幅度降低,难以满足养殖鲢、鳙在越冬期间补充体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在越冬前对养殖鲢、用投喂一些优质鲢、鳙专用商品化饲料,是很有必要的。投喂养殖鲢、鳙专用饲料的目的,就是让养殖鲢、鳙在进入越冬期之前,在其体内储蓄足够在漫长的越冬期间的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需求,确保其自身的免疫机能不会因为能量消耗殆尽而趋于降低,从而遭受养殖水体中常在致病性生物的入侵与危害。
2.2 在越冬期间坚持给越冬期间鲢、鳙投喂少量优质饲料
由于最近一段时期,淡水养殖鱼类市场价格非常低迷,导致不少水产养殖业者担心投入过大,而造成水产养殖业更大的经济损失。原本能在越冬期间坚持对越冬养殖鱼类投喂少量商品化饲料的水产养殖业者,又开始采取对越冬鱼类完全不投喂饲料的措施了。其实,这种越冬期间对越冬鱼类不投喂饲料的措施,也是长期沿袭下来的水产养殖技术的重大误区。
近年来,由于养殖鳙的市场价格逐渐走高,水产养殖业者对养殖鳙的热情逐渐高涨,大幅度地增加了在单位养殖水体中的放养鳙的数量。依靠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已经难以满足单位养殖水体中鲢、鳙的营养需求。现在我国的一些大型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已经开发出养殖鲢、鳙的人工配合饲料,利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式,弥补养殖水体中鲢、鳙天然饵料生物的不足,有大量的养殖实践结果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科学的选择。
在越冬期间,由于养殖鱼类越冬池塘水温比较低,而在低温条件下鲢、鳙等养殖鱼类虽然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其摄食量也可能大幅度地下降。但是,客观事实是即使处于严寒冬季的水体中,养殖鱼类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摄食活动的。譬如我们在冬季购买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解剖后可以看见其肠道内依然是含有或多或少食物的,这种现象就证明养殖鲢、鳙即使在越冬期间,也是可以摄取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饵料的。因此,在越冬期间对越冬的鲢、鳙投喂适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于保证越冬期间的养殖鲢、鳙不掉膘和稳定自身的免疫防御机能,也一定是有意义的。
2.3 对越冬后的养殖鲢、鳙尽早开始投喂优质人工饲料
在越冬后的初春季节,随着水体温度逐渐上升,水产养殖业者应该尽早开始投喂少量优质饲料。同时,适当通过补充养殖水体中氮、磷、钾等元素,尽快培养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对于增强养殖鲢、鳙的体质和调节其自身的免疫机能,恢复养殖鲢、鳙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免疫能力,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2.4 切忌盲目地使用各种治疗水霉病和杀灭寄生虫的药物
对于已经发生“越冬综合征”的养殖鲢、鳙鱼类,因为鱼体表有溃疡出现,而养殖水体中也不乏大量的水霉菌孢子,这些水霉菌孢子感染体表有溃疡的鲢、鳙后,就会出现水霉病的典型症状。当养殖鲢、鳙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时,在养殖水体中常在的一些寄生生物,也容易寄生到这些鱼体上,因此,在这些免疫力低下的鱼体上检查到一些种类寄生虫,也是不难理解的现象。
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千万不可盲目地滥用各种药物,尤其是不要滥用治疗水霉病的药物、杀灭寄生虫的药物和进行所谓的池塘改底、调水的各种“神药”。因为这些所谓的药物防控措施,无一例外地是会造成对养殖鲢、鳙严重的应激性刺激,而一定会加剧患病鲢、鳙的死亡速度和数量的。
对于已经发生养殖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养殖水体,采用适量的优质二氧化氯化水后,活化15min左右,全池泼洒在养殖水体中,对于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优化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帮助养殖鱼类恢复自身的免疫防疫机能等,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只有做到科学、精准使用水产用兽药,不仅是药物有效治疗养殖鱼类“越冬综合征”的方法,也是广大水产养殖业者在采用水产用兽药,治疗养殖鱼类疾病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正确方法。
危害比较严重的是比较大规格的养殖鱼类,比较大规格的鱼类似乎更容易发生“越冬综合征”,小规格的养殖鱼类鱼种则较少有“越冬综合征”发生。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
编辑:蔡丹燕(微信号Choi_danyy,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热点回顾
扫码进群,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活动信息
一起为“大国渔业”加油!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