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四川经济网宜宾讯(记者 赵旭东)近日,记者从宜宾经济和信息化局了解到,自宜宾纳入产融发展示范点城市以来,开展“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强政策”推进产融合作试点工作,产业金融实现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宜宾按照“心中有圈”产业发展理念,围绕“蓝绿经济”发展方向,推动市属优质国企与中金、IDG、武岳峰、力合、晨道等头部资本合作组建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漏斗式”运作机制和全流程动态管控,开展“项目导入、专班研判、区县承接、市县联动”的产业基金招商新模式,协调联动、整合资源,构建“基金+项目”“基金+产业”“基金+园区”的基金招商模式。
据了解,2022年,基金机构共推介优质项目80余个,深度对接50余个,签约落地项目15个,总投资额704.5亿。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民营企业“金融顾问”制度,邀请100名金融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组建省、市两级“金融顾问”团队,推动民营经济贷款本年净增约80亿元。
同时借助天府信用通平台(宜宾)、全国信易贷平台(宜宾)注册企业约1.25万家,入驻金融机构39家。举办金融助力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圆桌会议,撬动中省各级优质金融资源向宜宾市倾斜,与20家省级银行机构签署1.81万亿元银政战略合作协议,83个银企合作融资项目现场签约1298.5亿元,4家知名资本机构与优质国企进行了产业资本合作签约。
值得注意的是,宜宾建设投融资平台,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400亿元,设立17支实缴规模111.71亿元的专项产业基金,完成项目投资35个。
其次强化政策,精准产融。制定市级政策补充。对“一蓝一绿”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一对一”制定发展意见和支持政策措施,积极兑现市级工业奖补资金超3.3亿元,有效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动力电池、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拟出台创建绿色金融及转型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推动该市绿色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下一步,宜宾将围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建设助推加快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制造强市,大力推广供应链票据、应收账款融资,不断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深度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抓好产融合作试点工作,助推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信局)
关键词: